近日,在第45届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学术年会暨2025年科技创新与前沿应用技术青年学者论坛上,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授予“突出贡献单位”称号,表彰我校盐湖中心师生27年高原坚守、奋战盐湖、引领行业发展的突出业绩和贡献。

图片说明:宋兴福教授代表盐湖中心领取“突出贡献单位”称号奖励
本次年会主题为“绿色引领发展 数智创领未来”。来自全国无机化工领域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会,共同探讨行业绿色转型与智能化发展路径,宋兴福教授、顾帅副教授代表盐湖中心分别做了“α高强石膏晶型调控技术与产业化”“pH敏感的LiMn2O4/λ-MnO2电化学提锂溶损行为研究”专题报告。二十余年来,我校盐湖中心针对我国盐湖钾锂战略资源开发技术瓶颈,坚持应用基础与工程化研究,先后攻克了氯化钠浮选药剂、结晶过程精准调控、大型结晶器优化设计、氯化钾尾气热质一体化回收等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,推动我国钾肥事业实现里程碑式发展,并实现国际技术转移,助力泰国、刚果(布)、阿根廷重大工程落地,支撑了国家钾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,持续引领盐湖钾肥生产技术迭代升级,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。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、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。
在锂吸附分离领域,盐湖中心针对盐湖吸附提锂工业技术体系存在的过程机制不明、吸附容量低及体系适应性差等问题,提出了盐湖提锂吸附-解吸自发调节机制,创制了新一代盐湖铝基锂吸附剂制备与成型方法,研发了利用层间调控的普适性性能修复策略,有效推动吸附提锂工业的技术升级与应用体系拓展,支撑我国低品位盐湖提锂技术国际领先地位。相关研究成果获2024年中国石化联合会优秀专利奖、2025年度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,并实现总价两千万人民币的专利技术转化,成功建成年产1500吨盐湖铝基锂吸附剂生产线。
在电化学提锂领域,盐湖中心围绕锰系离子筛电化学提锂溶损机制、膜电极制备、电化学控制系统及中试装置集成开发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,在国内外率先开发了单块膜电极面积1m2、膜电极厚度2-4 mm的锰系离子筛卤水电化学提锂中试装置,并实现100周期稳定运行。预计明年将实现我国三类典型盐湖现场运行,相关成果将为我国盐湖原卤提锂提供新一代升级技术,保障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健康、可持续发展。
盐湖中心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,继续围绕盐湖产业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,推进全链条科技攻关,深化与政府、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合作,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战略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